close
2009/03/18 (三)



此篇引用自此

http://blog.xuite.net/thomaschang/blog/15009155/track



.

上圖那個多情俗辣手裡的杯子名叫無情杯,大家可別以為那個名字是暱稱或俗稱,它其實就真的叫做無情杯!這個杯子的原文名稱是Les impitoyables,法文直接翻譯成英文就是The pitiless ones,中文就是"無情的傢伙",那它不叫無情杯要叫什麼?



此杯形狀特異,肚大口小,拿的時候需用手指摳住杯子,也違反"避免手溫去影響酒溫"的常識,原因是它主要不是用來喝葡萄酒,而是用來聞葡萄酒;它肚大口小,當然是為了留住酒的香氣,而手指尖端從杯底中央凸起處讓酒些微增加一點點溫度,更能讓酒香緩緩散發出來。



何以叫做無情杯? 據製造商的說法:經過這樣一搞,酒的優缺點全部毫無遮掩的突現,各種特性全部一聞無遺,毫無挽回情面的餘地,故稱無情杯!



但真的是這樣嗎?約十年前忘了哪一家台北葡萄酒專賣店倒店大清倉,我花了約八百元買了一個,之後我用此杯品嚐名酒多次,十年來它檢驗過多款DRC、LeroyGrand Cru,偷窺過多款波爾多五大的老酒,還剝光過Egon Muller 1976 TBA;但優點缺點真的就此一覽無遺嗎?我個人的經驗卻不是完全如同製造商所說的結果。

.

其實我對自己累積經驗所做的結論已經很肯定,但為了寫這個傢私系列,我上個月在家特意開了一瓶1999 Chassagne Montrachet一級葡萄園紅酒,拿了一只Riedel Vinum柏根地機器杯、一只Riedel Somelier柏根地手工杯、再加上這個無情杯,同時做一比較。


.





結果如何呢?



先講結果:不論是口感還是香氣,都是手工杯>機器杯>無情杯。



三杯一起倒、一起聞、一起喝,在Somelier手工杯中的酒香氣最甜美、口感最圓潤,Vinum機器杯次之,但與Somelier手工杯差異不是很大;而無情杯中的酒口感最差,相對顯得最澀、最不均衡、也最粗糙,這其實不難理解,而它的香氣也最差,且明顯與前二杯不同,當然也都有煙燻、莓果等標準的香氣,但類似磨菇、青椒、醬油等古怪的味道也最多,這就令人玩味了。



事實上,以我過去多年的實際實驗結果,酒先後到在無情杯與Riedel Vinum/Somelier杯中,二者的差異會因為不同的酒而有不同的結果,歸類如下:



1.少數一些非常高級的酒,無情杯與Riedel Vinum/Somelier杯差異不大。例如Leroy 1978 Echezeaux,我用無情杯聞過喝過、再到入Riedel Somelier杯中再聞再喝(我只分到一小杯,沒辦法同時比對),結果二者聞起來喝起來都差不多,無情杯並沒有凸顯出任何特別的東西,Riedel Somelier杯也沒有讓酒更好喝。



2.我不常用不同的杯子去比較NT$500以內的便宜酒,因為沒意義;須知Riedel Somelier杯貴得要命,用了就得洗,常洗就一定會打破,所以我只偶爾用。而我用上述不同的杯子比較低價酒,經驗是香氣口感也沒有什麼差異;但是那是指上述的昂貴酒杯而言才是如此!如果用的是NT$50元的大賣場遜遜杯,有些酒香氣口感還是會跟高級杯有一點點差距。



3.大部分的中高級酒,除了上面第一點講的少數非常高級的酒之外,其他NT$1000以上的葡萄酒,尤其是老年份的勃根地與波爾多頂級酒, 都是無情杯中的酒聞與喝都比較差。



有關以上我個人多年來的實驗結果,其實我有一套理論可以事後諸葛亮來合理解說,不過這有一點學術派,下次有空再來寫。



結論是:好奇對貓兒有害無益,各位雖不是貓,但也不必對這個無情杯太好奇,因為用它來喝酒,就有如拿蘋果來配紅酒(大家都知道「買酒用蘋果、賣酒用起司」這句名言吧),所以如果各位買杯子的目的,是在家享用自己掏腰包買的葡萄酒,那買這個無情杯不僅是浪費錢,而且還連累你的酒,而且用完後還很難清洗,不划算吧!

嘿嘿嘿,別的廣告都教你如何花錢,只有這一篇是教你如何還錢........噢不對不對,這是劉爾金講的!T大要講的是:傢私系列介紹都在勸敗,只有這個傢私你可以不必敗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na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